找到相关内容48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证悟空性与因果不虚并不相违

    具有超群的智慧、清净的戒律,在印度弘扬佛法的贡献非常大。后来他患上重疾,全身如同刀刺般疼痛,他想绝食而死。夜里梦见文殊菩萨对他说:“你在前生当国王,残害了很多百姓,你应当忏悔自责,怎么能自尽了事呢?有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因果|空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12/20164228795.html
  • 姚明忠告:毁掉你的人往往是自己

    的道路,而谋杀后的恐惧、懊悔与自责又立即带来了可怕的报应。奥赛罗是被自己嫉妒的怒火慢慢毁灭的。许许多多这样的人物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:那些奉其情绪为主人的人,遭到的会是他们的主人狠毒而残酷的惩罚。  ...

    姚明

    |人生|自制|姚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9/09061328896.html
  • 清白良心

    我们自责,反省,促使我们改过自新;唯其如此,良心才能永远保持自己的清白,我们才能问心无愧地生活下去。   其实,良心就是一个人良善的心,它涵盖慈悲、仁爱。让你关注苦难,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和怜悯弱小,...

    阿莲

    |道德|良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20444531998.html
  • 敬洪磊:请帮我站起来

    我知道他们饱受困苦折磨,但他们还是这样坚强不屈,这样感恩。甚至他们怕给别人增加更多的负担。当我听到由于褥疮、连续下雨、城市管理等原因使他们无法出门乞讨,生活和治疗都出现严重困难时,不由很心痛自责:“...

    东林慈善

    |东林慈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12/11363932776.html
  • 太阳光大、父母恩大、君子量大

    ,俭以养廉。  ◎ 有真才本必不矜才,有实学本必不夸学。  ◎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,一任乎气气偏则戾。  ◎ 自责之外无滕人之术,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。  ◎ 守分身无辱,知几心自间。  ◎ 从前种种譬如...

    佚名

    |格言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21112434644.html
  • 随缘之义

    谁就多发挥一些;若没有因缘,谁也不必自责或责怪他人,而是看待因缘,继续努力。若成就了,这也不是谁的功劳,所以每个人都可“安心”享受成果,不必太过“知恩图报”。   知恩图报固然是对的,但佛教的报恩...

    杨云唐

    |随缘|因缘|意识|自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09484636905.html
  • 昔日女星化身“监狱天使” 辅导收容人没分别心唯有喜乐

    有他的因缘造化,若他不能变好,我就不再自责,挫折感也会突然放掉,我尽最大的努力,他还是变坏,我还是一笑置之”。  不过,应晓薇因从事监所教化颇具盛名也曾发生趣事,有次应晓薇的车被偷,偷车贼打电话来要求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4/16092737649.html
  • 宗教、迷信、科学、理性和吸烟

    我们能换取心灵的安宁吗?宗教描述的地狱只会增加恐惧,原罪理论会增加我们的自责,邪教让我们追求“圆满”,这些靠吓唬人过日子的东西能让我们安生吗?宗教的超越性剥夺我们世俗的(也是生物的)的经济理性,当大...

    荒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31740265.html
  • 从悔过观看佛教文化对宋明理学的影响

    涵义,人们基本上理解为:错误行为(可以导至灾难性或不利性的行为)发生以后,内心产生的自责自恨情绪。  问题不在于人们对“悔”的涵义的理解,而在于他们对所理解的“悔”这种心理形态的观念与态度。其中,值得...通过检讨自己的过失以求消除罪孽。在初期的汉译佛经中,将二者混而为一,省称为“忏”,又因为请求原谅与检讨过失皆出于自责,而自责与“悔”的心理情绪相通,故于“忏”后又附之以意译之“悔”。这样,“忏悔”就具有...

    刘振东/吴海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4240767.html
  • 少康大师的故事

    西方极乐世界。如果还没有看见佛光,不要着急,只要真信弥陀,加功用行,也一定能酬偿宿愿,往生净土。”众弟子听了大师教诲,无不悲感自责,信愿念佛之心更为恳切。  少康大师如此不遗余力地聚众念佛,在江浙一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5342454.html